段砚州,机械工程专业博士三年级在读,曾获2次国家级一等奖,1次省部级二等奖,北京市优秀毕业生,EVS34最佳论文,申请专利9件,参与起草团体标准2项。
Q&A
参加本次挑战赛的契机是什么?
比赛的内容和我们课题组的研究方向非常契合,在比赛前期宣传时,我们通过导师推荐、公众号等渠道了解到了比赛,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与同行交流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机会,所以大家都很积极地报名参加。
这次比赛的目标是什么?
本次挑战赛是行业内很有含金量的比赛,在主办方的积极组织下,也有非常多优秀的团队参与其中,所以竞争异常激烈。我们的目标是争取拿到前三名,但是更重要的是借这个机会更多学习。
比赛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最大的困难在于比赛周期很短,时间非常紧凑。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需要完成系统的机械、电气、热、算法等层面完善细致的创新设计并落地实现,时间上的挑战非常大。在此期间,又遇到了北京疫情封校,进一步对我们的作品加工增加了阻碍。但是我们团队非常团结,始终积极向上,迸发了很多好的创意,并一步步地克服了众多的困难。
参加这次比赛,对您和团队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呢?
获得了一次将理论上的前沿技术付诸实践的机会,这个机会非常难得,在此过程中还得到了各位行业专家的悉心指导,收获颇丰。
期待和哪个队伍切磋?
进入决赛的团队水平都很强,谈不上切磋,名单中的很多老师同学都久仰大名,因此希望到比赛现场能够与各位多多交流,多多学习。
参赛作品有什么创新点、亮点?
我们分别从机、热、电三个角度进行了精细化设计。坚持了通用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减少了零件数量。在电池箱振动分析、电池管理系统核心算法、热管理系统、充电维护在线诊断和主动均衡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具备一定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