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与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共同承办的“云上宜宾”高端对话活动在京举办。
这个活动是即将在宜宾举办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的系列活动之一。国际交通电动化领域著名学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就“动力电池供应链安全”“未来动力电池技术趋势”和“西部地区发展机遇”等话题作出回答。
欧阳明高院士。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供图
应建立稳健的电池材料供需体系
川观新闻:去年以来动力电池材料价格出现了上涨,这是公众非常关注的话题。在动力电池材料领域怎样建立稳定的供需体系?
欧阳明高:从锂资源的角度来看,发展锂电池产业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的锂资源探明储量2010年大概3300多万吨,到2020年是8600多万吨。就我们现在的可采储量,如果做轿车,能做到30亿辆车。而且到了一定程度材料就开始循环了,我们估计在2050年应该有一半的材料都是循环来的,而不是新上来的。
但由于电动汽车产业飞速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导致短期供需缺口的产生,应建立电池材料稳健的供需体系、电池材料的高效智能回收体系。
从企业层面,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应建立长期、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整车、电池、电池的上游材料以及资源端要协同考虑,提高电池材料长短期需求预测和筹备能力。在国家层面,已经逐步对上游扩产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布局,进一步自主开发国内资源,并在国际合作方面同澳洲、南美等区域建立更加紧密的双边合作。
同时要开展电池材料的高效智能回收。高效、自动化、智能的回收跟电池本身的结构、架构有很大关系。因此在电池的初始设计端,包括电芯、电池包的设计,需要考虑将来的拆解便利性。
动力电池技术发展想象空间巨大
川观新闻: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关键部件,其技术发展趋势是什么?
欧阳明高:短期来看技术路线相对明确,中长期相关技术正在积极布局,并呈现多元化发展,未来想象空间巨大。
动力电池比能量水平在不断攀升。目前三元方形电池能量密度接近300Wh/kg,未来锂硫电池能量密度有望达到600Wh/kg。
在循环寿命方面,各电池厂商已在电池系统技术推陈出新,使乘用车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动力电池寿命已经超过整车寿命。
未来,动力电池很有可能出现更多材料体系方面的创新。从目前来看,钠离子低温充电、快充性能表现十分突出,锰酸锂、锰酸铁锂等锰基固态电池经济性、低温性能表现优异,两者凭借各自优势,均已进入行业新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布局之列。
目前,多家整车厂正布局大功率快充。下一步快充功率将提升到350kW,充电10分钟可行驶400公里,可以应用在高速公路休息区等场景,缓解充电等待焦虑。
西部地区将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川观新闻:“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将在宜宾举办,您如何看待西部地区的新机遇?
欧阳明高:近年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长江城市群、RCEP等国家战略布局之下,西部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汽车消费呈现快速增长势态,发展潜力与优势日益显现。
新一轮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机遇会给西部带来很多增长的动力,宁德时代已在宜宾建设200GWh全球单一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四川省的动力电池产能总规划也位居国内前列。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锂资源储量丰富,随着资源开发提速,将会吸引更多企业布局;绿色电力资源丰富,在低碳生产、能源转型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西部地区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将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